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发布日期:2023-03-29

20世纪50年代末,工业机器人最早开端投入使用。约瑟夫·恩格尔贝格(Joseph F.Englberger)使用伺服体系的相关灵感,与乔治·德沃尔(GeorgeDevol)共同开发了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Unimate),率先于1961年在通用汽车的生产车间里开端使用。开端的工业机器人结构相对比较简略,所完结的功用也是捡拾汽车零件并放置到传送带上,对其他的作业环境并没有交互的能力,便是按照预订的基本程序精确地完结同一重复动作。“尤尼梅特”的应用虽然是简略的重复操作,但展示了工业机械化的美好前景,也为工业机器人的蓬勃开展拉开了前奏。自此,在工业生产领域,许多繁重、重复或许毫无意义的流程性作业能够由工业机器人来替代人类完结。
20世纪60年代,工业机器人开展迎来黎明期,机器人的简略功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机器人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机器人的可操作性,包含恩斯特采用的触觉传感器;托莫维奇和博尼在世界上最早的“灵活手”上用到了压力传感器;麦卡锡对机器人进行改善,参加视觉传感体系,并协助麻省理工学院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带有视觉传感器并能识别和定位积木的机器人体系。此外,使用声呐体系、光电管等技能,工业机器人能够经过环境识别来校正自己的准确方位。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陆续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美国兴起研讨第二代带传感器的、“有感觉”的机器人,并向人工智能进发。 
20世纪70年代,跟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能的开展,机器人进入了实用化时代。像日立公司推出的具有触觉、压力传感器,7轴沟通电动机驱动的机器人;美国Milacron公司推出的世界第一台小型计算机操控的机器人,由电液伺服驱动,可盯梢移动物体,用于装配和多功用作业;适用于装配作业的机器人还有像日本山梨大学发明的SCARA平面关节型机器人等。
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Unimation公司推出的PUMA系列机器人,为多关节、多CPU二级计算机操控,全电动,有专用VAL语言和视觉、力觉传感器,这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技能现已完全成熟。PUMA至今依然工作在工厂第一线。 
20世纪80年代,机器人进入了遍及期,跟着制造业的开展,使工业机器人在发达国家走向遍及,并向高速、高精度、轻量化、成套系列化和智能化开展,以满足多品种、少批量的需求。
到了20世纪90年代,跟着计算机技能、智能技能的进步和开展,第二代具有一定感觉功用的机器人现已实用化并开端推广,具有视觉、触觉、高灵活手指、能行走的第三代智能机器人相继呈现并开端走向应用。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经营收入初次打破1000亿元。“十三五”期间,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增加到21.2万套,年均增加31%。从技能和产品上看,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驱动体系、智能操控器、智能一体化关节等关键技能和部件加快打破、立异效果不断涌现,整机性能大幅提升、功用更加丰富,产品质量日益优化。职业应用也在深入拓宽。例如,工业机器人已在汽车、电子、冶金、轻工、石化、医药等52个职业大类、143个职业中类广泛应用。
2022年,嘉腾机器人推出国内首台差速20吨AGV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采用差速重载动力模组以及操控战略,增强了产品实用性和耐用性。据悉,重载AGV可用于航天、高压容器、大型基建工程、模块化建筑工程等职业。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2023年工业机器人行业趋势

最近浏览: